首页 > 舆情 > 正文

节能环保产业图谱︱双碳目标带来重要机遇,节能减排多条赛道正在发力 新消息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日期:2023-05-22 14:58:11 分享到: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节能技术的运用可以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减排降碳作用十分显著。为了如期完成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不仅要大力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大节能技术的使用也被视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顶层框架出台,建筑节能成为重要减排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筑能耗在全国能耗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5.5%;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

房屋建筑是我国能源消耗领域重要载体,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谓建筑节能,旨在通过建筑的规划设计、围护结构的使用等措施,在满足同等需求情况下,实现从建筑材料生产、建筑物施工到使用运行的建筑物全生命周期整体能耗的降低。

2021年以来,包括《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陆续出台并落地,建筑节能顶层框架设计逐渐完善。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随着建筑能耗下降及建筑减碳成为强制性标准,“十四五”期间建筑节能率将成为建筑能源消费的重要观测指标。

在建筑运行阶段,外墙、门窗是能量损失占比较高的部分,也是建筑保温的主要关注部位。上述规划要求全面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将对建筑外墙保温、门窗保温和屋面保温防水产生重要影响,华泰证券认为,相关的外墙保温材料、节能Low-E玻璃、光伏屋面材料等领域均将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变革,其中,门窗节能具有较高的可执行性,屋面保温防水则拥有较大增量市场,预计2022-2025年我国节能Low-E玻璃需求面积复合增速将达到20%,到2025年,存量建筑翻新带动的合成高分子卷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0亿元。

对清洁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的合理运用,被认为节能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此诞生了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全新概念。BIPV在提供光伏发电的同时还能发挥节能、防水、保温等作用,需要承担一定建材性能。华泰证券认为,随着围护结构和设备领域对建筑节能率提升边际效用放缓,以BIPV模式为主的建筑光伏和光电建筑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预计2022-2025年薄膜BIPV的总需求有望超过10GW,市场空间有望达500亿元;若考虑屋顶(晶硅)光伏市场,则“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BIPV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超4000亿元。

BIPV产业链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上游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中游的系统集成商,下游的建筑业为主要需求方。光伏组件企业以隆基股份、阳光电源等为代表,凭借产品优势在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较强的定价权。中游系统集成商以江河集团、东南网架等建筑围护、钢结构、幕墙企业为主,拥有丰富客户资源和较高的技术壁垒,盈利能力较强。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规划对建筑光伏系统的安全性、质量要求较此前有明显提升,或进一步加剧BIPV订单向头部企业集中。

算力急速增长,IDC能耗控制成工业节能新焦点

工业是另一个能源需求大户,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能耗需求增长也具有较大刚性。由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原因,一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水平远高于全球。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节能降耗减排稳步推进。根据近期披露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2023)》,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4%,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不过即使如此,2020年时,我国单位GDP能耗水平依然是发达国家的2.1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

政策上,2022年6月23日,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围绕重点行业能效提升、用能设备系统能效提升、企业园区综合能效提升、工业用能低碳转型、数字能效提档升级、夯实节能提效产业基础六大方面,开展工业能效提升工作。

从产业来看,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六大行业的能耗量超过工业总能耗的80%,无疑是工业节能工作针对的重点行业,推动生产工艺升级、引入新型节能材料和技术,是这些产业实现能效提升的重要手段。

工业节能设备主要包括工业动力设备及余热利用设备。其中工业动力设备的节能以节能电机和压缩机为主,余热利用设备主要包括余热锅炉以及热泵等。目前,相关市场的高端领域均被外资品牌所占据,且国产品牌的核心零部件也对进口产品有不同程度的依赖。随着工业节能持续推进,节能设备采购需求增加,国产设备有望打开市场空间,开山股份、东亚机械、汉钟精机、鲍斯股份目前为相关领域的产龙头。

除了上述传统产业外,近几年随着我国算力的持续增长,数据中心(IDC)能耗和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据了解,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到其运营总成本的60%-70%,2016年中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已超过1200亿千瓦时,而截至2020年底,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已经突破2000亿千瓦时。有分析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能耗或将进一步出现快速增长,甚至将超过人类活动的能耗需求。以近期大火的ChatGPT为例,据粗略计算,ChatGPT3月耗电量约为1872万千瓦时,自其于2022年11月30日上线以来,碳排放已超过814.61吨。

根据中数智慧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数据中心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白皮书》,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能耗占比为38%,仅次于IT设备能耗。当政策对IDC能耗指标要求持续收紧,短期无法及时升级IT设备时,制冷系统节能成为改善IDC系统节能的核心途径。

由于性能限制,传统风冷空调等空气制冷方式已越来越无法满足不断收紧的数据中心能耗要求,液冷、间接蒸发冷机组等先进制冷技术将愈发成为未来数据中心主流技术。其中,液冷技术天然适应大规模散热场景,且液体导热能力是空气的25倍,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动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立,液冷技术将成为未来机房温控的主流技术,目前国产品牌主要参与者中,英维克、佳力图、依米康等企业份额相对居前,网宿科技等则加大了在浸没液冷等新兴技术方向上的投入。

碳市场扩容加速CCER重启,林业碳汇、垃圾焚烧等将获积极影响

除了通过节能技术的革新提升能效减少排放,有效的制度创新也能够推动企业主动进行节能改革。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政策工具。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控排企业可以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放的核证量。

由于此前未发挥应有优势,CCER于2017年暂停备案,目前只有存量CCER可在市场交易。未来随着全国碳市场持续扩容,CCER存量规模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普遍预期CCER备案重启有望提速。

市场普遍预期,CCER的重启将对林业碳汇、垃圾焚烧等领域企业构成积极影响。其中,林业碳汇是重要的负排放手段,具有碳汇量大、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等诸多优势,是明确纳入CCER的三大方向之一。目前由于CCER 林业碳汇项目对土地、额外性方法学均作要求,因此行业门槛相对较高,岳阳林纸、东珠生态等林业资源丰富的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垃圾焚烧发电对标煤电节约的二氧化碳量,减去本身产生的二氧化碳后仍有显著碳减排量,因此具有“控排”和“代替发电”的双重减碳效果。未来随着CCER重启,伟明环保、旺能环境等国内垃圾焚烧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得到增厚。东兴证券此前测算,日存量1000吨的垃圾焚烧项目,年碳减排量将达85731吨,若CCER成交价能达到30元/吨,则该项目盈利将增厚17.5%。

关键词:

x 广告

河北印发出台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1-2030年)

到2030年,全省形成以A类通用机场为主体、B类通用机场为补充,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通用机场体系,全省通用机场达到23个。其中,到2025年全

复原民国旧菜单 一批“消失的名菜”重现羊城

  中新网广州12月5日电 (记者 程景伟)“粤宴中国·消失的名菜”活动4日晚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场举行,一批业已失传或十分罕见的传统粤

青海再度“双清零”:战“疫”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

  中新网西宁12月5日电 题:青海再度“双清零”:战“疫”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  作者 潘雨洁  全面停诊、四下无人;火线冲

世界海拔最高高铁客运站山丹马场站运营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记者 杨艳敏)记者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2月5日10时29分随着嘉峪关南至西安北D2696次动车组列车

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

  中新网洛阳12月5日电 题: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  记者 肖开霖 李贵刚  千年古都洛阳日前公布《洛阳市建设青年

甘肃万余河长公示牌拥有“电子身份证” 局地启“千里眼”治水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5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今年以来,甘肃全面推动河长公示牌信息化建设,为全省河流换发“电子

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手递手”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抗击新冠肺炎)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手递手”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中新网呼伦贝尔12月5日电 (记者 张玮)5日,内蒙古自治区呼

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让群众过上“有身份的生活”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 题: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让群众过上“有身份的生活”  作者 郭其钰 张先登  行程10余万公里,为辖区3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海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